2023年7月1日,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中医学院“医路拾梦”发展成就观察团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蒙自市新安所镇窑房村进行走访调研,观察团的调研分别围绕窑房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路径、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带来的家乡变化等主题进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中医学院院长王丕琦,中医学院教师党支部副书记龙学云,中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董超、中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王芸芝,中医学院辅导员邱晓雪、谢亚衡以及26名学生代表。

此次活动分为三部分,接下来跟随小编的脚步开启此次活动之旅。

一、窑房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走进窑房村,观察团成员面对丰富多彩的墙画止步不前,有熟悉的童年动画人物,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画中孩子们的趣味玩耍场面,勾起同学们对童年的回忆。绘画的人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元素“绘”在了墙上,老冰棍店、跳橡皮筋、石榴丰收等画面。
观察团成员参观完后,积极投身到调研当中,从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村貌前后变化,村民幸福指数、参与程度及获益状况等四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村民深入交流。同时,在对村干部及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观察团成员了解到窑房村曾以能烧出品质上乘的青红砖瓦而广受好评,村子也因此而得名。过去村民靠烧窑为生,如今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石榴、枇杷、桃子为主。窑房村于2022年2月8日启动乡村振兴项目,并于当年2月8日至5月1日的83天时间里,通过苦干、实干、巧干、创新干、加油干用83天的“窑房速度”,用“壮士断腕”换来了“浴火重生”,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发展成现在集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主题为“留住乡愁记忆 扮靓美丽乡村”的系列3D墙体彩绘作品,让窑房村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面貌。对乡村振兴之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更多样的观察角度。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路径
窑房村村支书李金秀向观察团成员们介绍了窑房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其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向实践团成员进行了重点讲解。李金秀表示,窑房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组成,三大产业共同促进了花坪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正稳步提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建立“党领民办、全村振兴”的目标思路窑房村建立“党建+产业+文旅+餐饮”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建成党建活动室1个、文旅休闲广场1个、乡愁技艺馆1个、盘活租赁土地100亩,调优产业石榴用地400余亩,桃子用地100余亩,枇杷用地50余亩,多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多功能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打造特色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创业,带动村民增收增产。
村里农家小院老板娘表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村民的就业,也带动了农家乐生意红火,在今年”五一“期间他家的农家小院顾客络绎不绝,希望更多的游客来窑房打卡,品尝窑房小吃。




三、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实践团成员以“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幸福指数打分、现场采访等方式展开调研得知,现在的窑房村街道整洁,房子都穿上了“新衣裳”,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建起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村民对自己居住在这种宜居田园感到很幸福。




总结: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医学院医路拾梦发展成就观察团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入户调研、村民对幸福指数打分等方式了解周边乡村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努力提高本领、积极投身实践、热心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做理论学习的“求知者”,乡村故事的“宣传者”,乡村振兴的“逐梦者”,探索真知、学以致用,为将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