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沉静千年的本草芬芳遇见现代心理疗愈,会激荡出怎样的心灵共鸣?
2025年4月2日下午,中医学院香遇雅集社携手远志心理驿站在至知楼共启“香遇红卫”主题活动。十余名师生循“识香--制香--悟香”之序,在古法制香中探寻身心平衡之道,让沉寂的中药焕发新生,令传统非遗化作照进当代青年学生心灵的温暖微光。

活动伊始,韩利老师执《不可思议的中国香》为引,以“香药同源”为脉,将中国香文化的千年画卷徐徐展开。自《黄帝内经》载“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凑脾”,到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香药配伍,这一缕馨香始终在治病与养心之间流转。当助眠香方中的合欢皮与祛湿香方的苍术渐次铺陈,本草特有的草木清气漫过青瓷香案,为现代人架起连通古今的嗅觉桥梁。制作环节中,师生们指尖轻拢慢捻,看粗粝的香粉在掌纹间渐成温润的香泥;模具中渐次成型的“如意”纹香佩,既是对传统纹样的复刻,更是对美好期许的具象化。

“香泥在掌心的每一次揉捏,都像在抚平内心的褶皱。”香遇雅集社徐同学的感悟,恰印证了《遵生八笺》“制香当如调心”的古训。当安神养心的香牌缀上流苏的刹那,中药的疗愈之力已悄然化作可佩戴的文化符号。

活动现场特设的线香体验区,令师生们得以在香烟缥缈间体悟宋人“慢煮光阴”的雅趣。远志心理工作驿站的朱老师说:“观烟形而知心绪,这或许就是东方独有的心理诊疗。”香遇雅集社成员们穿梭指导的身影,与袅袅升腾的香烟共同勾勒出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

通过此次活动,中医学院创新构建了“中医药+非遗文化+心理疗愈”的育人模式,让参与者在手作实践中既感受到传统香文化的精微奥妙,又获得了心灵的深度滋养。当线香燃尽时,那抹萦绕心间的文化馨香,终将化作传承的星火,继续照亮更多青春的心灵。
图:徐李彤
文:余游、韩利
一审:王芸芝
二审:龙学云
三审:王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