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初冬微雨落,寒意料峭生。初冬的蒙自城,仿佛披上了一层清冷的纱幔,绵绵细雨从苍穹之上轻盈的垂下,点点滴滴,晕染出一幅朦胧而静谧的画卷。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怀着对云南红河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深深憧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执着追寻,坚定的踏上了前往红河书院的研学之路。随着公交车缓缓启动,这场充满意义的研学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缓缓开启了一扇通往丰富红河民族文化的大门。
初遇红河书院,她的四周被滇南绿洲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绿植深深环绕,书院内各具特色的阁楼、亭台错落有致的分布着,飞檐斗拱在雨幕中更显肃穆庄严,远远望去,她犹如一位沉静的智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那磅礴大气、熠熠生辉的“红河书院”四个大字,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历史。
步入红河书院,内设“一坊一楼两馆两中心一讲堂”,即文献名邦坊、藏书楼、文化艺术馆、非遗传承馆、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心、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红河讲堂,共同构成了这座充满浓郁民族文化底蕴的书院。

锡制的奔腾红河照壁大气磅礴,如巨幅画卷般展现了红河州的壮丽景象,照壁之上,红河州各县市特色风情跃然呈现,一条奔腾的红河水蜿蜒其中,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将各个县市、各民族紧紧相连,共同谱写红河州新时代的奋进新篇章。
在非遗传承馆中,千年梯田见证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碗大汤宽的过桥米线展现了千年蒙自的地域风情和饮食文化魅力,建水紫陶的精湛技艺展现了千年古城独特的文化气息与艺术魅力,个旧锡工艺散发金属的光泽与厚重的历史感,民族刺绣以细腻的手法和绚丽的色彩呈现出民族的智慧,时刻让人感受着红河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绚丽。

站在红河讲堂的明清进士墙前,凝视着那172位文武进士的姓名,他们仿佛穿越时光、从岁月深处走来,如璀璨星辰,激励着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湿漉漉的小路上,我们偶遇了一群身着汉服的阿姨们,她们衣袂飘飘,与古香古色的书院相得益彰,对书院的喜爱溢于言表,也为这方文化之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彩。

雨渐渐停息,研学之旅接近尾声,略带寒意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而我们心中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名学子,我们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将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奔赴祖国需要的各个地方,为各民族同胞的健康保驾护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文:学生 杨金梅 教师:韩利 王芸芝
图:庄欢 王学会
一审:龙学云
二审:韩利
三审:王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