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分在9月23日,“春分秋分,昼夜等分”指的是这天过后,北半球便正式迈入昼短夜长的下半场。秋分时节,北方不少地方已染初霜,南方许多地方仍延续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气候节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秋分文化
这个节气藏着千年的文化密码。早在周代,帝王便定下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诗人陆游以"秋分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勾勒这个节气的清寂特征,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的诗句,则恰切道出昼夜均分之际,那缕似有若无的时光褶皱。在民间传说里,秋分日的天地灵气正处于最微妙的平衡状态,正是调理身心、承接自然气机的黄金时段。
秋分养生
一、饮食篇:润燥为先,少辛增酸
秋分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燥邪”当令,最容易伤害肺脏(中医认为肺主呼吸,喜润恶燥)。因此饮食上要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果蔬类如梨、甘蔗、银耳、百合、荸荠、莲藕、山药、萝卜等。
推荐吃法:冰糖炖雪梨是最经典的秋日甜品,将雪梨去核放入冰糖,隔水蒸熟,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和喉咙不适。莲藕排骨汤、山药粥也是家常美味的选择。
二、起居篇:早睡早起,防凉保暖
睡眠顺应“秋收”: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早睡(建议不晚于11点)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与日出时间相近)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关键部位要保暖:肚脐、后背和双脚绝对不能受凉。肚脐受凉易引发腹痛腹泻;后背受凉则风寒之邪易通过膀胱经入侵;脚部离心脏最远,脂肪薄,保暖能力差,所谓“寒从脚起”,睡前用温度适宜的水泡脚是秋季养生的一大妙法。
三、运动情志篇:动静结合,安宁平和
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登山等。运动到身体微微发热、心情愉悦即可。秋日天高云淡,草木金黄,最适合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这有助于开阔心胸,排解“悲秋”的忧郁情绪。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图文:朱纹懿
一审:郭瑾
二审:韩利
三审:王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