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它以暑气渐消、气温转凉、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致,宣告着炎热的终结,迎来了清爽宜人的初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处暑,暑去凉来,昼夜温差渐大,养生需注重“收”与“润”。饮食上,可食用“鸭子”,滋阴补虚、利水消肿,应对秋燥;可吃“银耳”,润肺生津、养胃生津,是秋季润燥的佳品;“山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健脾益胃、补肺益肾,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南方一些地区会吃“龙眼”,寓意团圆丰收,同时补充营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此外,处暑后应忌贪凉猛吹空调、忌过量吃生冷食物、忌过度劳累,需早睡早起,适当增加运动,顺应秋季收敛的特性。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处暑至,秋意浓。愿我们在这清爽的时节里,收获耕耘的喜悦,积攒前行的力量,静待岁月的美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处暑食疗需紧扣“滋阴润燥、健脾益胃、收敛肺气”的中医原则,结合时令食材特性,推荐以下几款经典食疗方:
1. 萝卜老鸭汤
食材:老鸭半只、白萝卜1根、生姜3片、葱段适量。
功效:鸭肉性凉滋阴,萝卜润肺下气,搭配炖煮能清热润燥、健脾开胃,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乏力。
2. 银耳百合莲子羹
食材:干银耳1朵、鲜百合1颗、莲子10颗、冰糖适量。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安神,莲子健脾益肾,三者同煮成羹,可滋养肺津、缓解秋燥导致的干咳、失眠。
3. 山药粥
食材:山药200克、大米100克、红枣5颗。
功效:山药健脾益胃、补肺益肾,与大米同煮成粥,口感温润,能增强脾胃功能,适应处暑后温差变化对肠胃的影响。
4. 龙眼百合粥
食材:龙眼肉30克、干百合20克、粳米100克。
功效:龙眼补气血,百合润燥安神,适合处暑后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者,同时呼应部分地区“处暑吃龙眼”的习俗。
5. 梨藕汁
食材:新鲜梨1个、莲藕1节、蜂蜜少许。
功效:梨和藕均能清热生津、润肺止咳,打汁饮用可快速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干痛、便秘,尤其适合秋季补水。
图文:沈小敬
一审:郭 瑾
二审:韩 利
三审:王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