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一天,你突然感到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显得冷漠无情,但是你并不想这样,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这就有可能是间歇性冷漠在作祟!
什么是间歇性冷漠?
间歇性冷漠,又被称为情绪波动障碍,是我们“共情疲劳”时会出现的一种典型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埃尔贝斯认为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冷漠也是人类天生携带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以提醒人们规避某些麻烦,为自己节约精力,学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间歇性冷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人的同理心是极其有限的,个体不可能密集地向外发散情感,而是需要留足时间让自己的情感分子得到新生,如果这个过程失调了,那么就会造成共情失能。
间歇性冷漠可能表现为:
情绪低落:
对周围事物缺乏热情,兴趣丧失,对家人、朋友或日常活动的情感反应减少,不太关心或没有情感波动。
表达缺失:
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较少,包括言语、面部表情或其他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社交退缩:
回避社交互动,减少参与社交活动的意愿。
疲劳感:
经常感到疲劳或缺乏活力,对事物感到无力或缺乏动力。
自我封闭:
更加封闭或疏离,不愿分享个人情感或经历。
如何应对间歇性冷漠?
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忧。其次,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学会释放情绪。此外,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规律作息,都有助于缓解间歇性冷漠的症状。最后,如果间歇性冷漠的症状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工作,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过上正常生活。
懂得间歇性冷漠,才有能力更好地去爱人。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态度面对间歇性冷漠,走出情绪波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