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体育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体育部概况  师资队伍  体育课程  科研  课余锻炼  特色项目  体育场馆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师资培训>>正文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
2020-06-02 16:47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

 

一、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都应成为体育教师的座右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与品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重任,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在品德、技能、人格上不断加以完善,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全副身心地爱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品德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做一个“拿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质高尚的人

 

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离不开身体运动,如果体育教师不了解人体运动时各器官的结构 与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学生不但起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教学效 果,反而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以深厚的 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

2.专业知识与技能

为保证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较好的体育能力,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体育的地位、本质功能及一般规律与特性,明确和掌握我国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教学规律、特点及教学原、方法等体育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动作技术、战术、规则、裁判方法及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的原理、方法。所以,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知识、新观点纳入到学实践中去。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是体育教师应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为了应对越来越深入的体育教育改革,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的科学知识,熟练运用教育学、教学论、学校体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法,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4.横向学科知识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广,这就促使体育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除教学中所必需的知识外,还应掌握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史、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行为学、体育管理学、奥林匹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在体育教学中,若能善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问题,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了育人渠道和形式。

因此,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具有多学科、厚基础合性和实效性的特征,这样才能够适应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的需要(图)。

 

体育教师知识构层次图

 

 

 

三、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

为了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其全面协调发展,更好地搞好体育教运动训练和群众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还应熟练掌握至少一项的运动理论和术技能,同时还要尽量多地掌握些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项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运动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而且专项方面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学校运动队训练和开设选修课的需要。

 

    四、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和观念是人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必将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新世纪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终身体育等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具体地说就是要从过去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转变为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从只有升学才能成才,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转变为发展学生全面体能与身体素质为评价标准,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全面基础,发展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

    五、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

    1.学能力

    这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方面,大致可归纳为:对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的理解和贯彻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的能力;选、加工、开发教材的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觉积极性的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信,并根据信息反馈采取针对性措施的能力等。

2.教育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教育历来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更加特殊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课内、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接触频繁,各种情感体验较多,学的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教师如能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挖掘教材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开发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教育价值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进步采用相应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将会收到特有的效果。因此,这一教育能力也就成了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3.训练能力

体育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在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方面有较深 的造诣,以便更好地完成学校的课余训练和对外交往比赛的任务。其具体工作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能力;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比赛的能力。

4.运动能力

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是从事本职工作的最基本能力。它既不同于一般人自 我从事身体练习的普通运动能力,又不同于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和训练时的特 殊运动能力,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群体进行专业教学,规范化与普通化相结合,能够与教学、训练手段有机结合的专门能力。具体表现为规范熟练的动作示范,把握动作技术环节,及时发现与合理纠错等。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须不断地钻研运动技术理论,学习新技术新动作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训练对象在实践中积累.

5.组织能力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的具体表 能力包括:能正运用队列队形组织开展操一课”活动的能力;能担任各种临场裁判工作组织开展“达标”活动和中、小型运动会的能力。

6.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止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是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教师的素质也只有在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中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7.社会交住能力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据项调査资料显示,当代中国名人越来越具有推销自我的意识,这种意识对他们事业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树立具有时代感的新形象,通过与不同部门人群的交流沟通,让社会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外部条件与环境,展示体育教师各方面的才能而且,体育工作本身也是项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学校体育不仅是体育教师的事,而且与班主任、共青团、后勤管理等部门发生多种联系;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面向社会,因为广泛的社会接触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也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更好实施。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完成教育任务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正直、公 正、谦逊、团结、热情、和蔼、善良、宽容、自制、乐观、进取等方面素质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师在教育中实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身心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这种主导作用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未来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择业问题,他们将进入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去一方面,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影响范围广泛,要受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新世纪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抗挫力,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特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终身锻炼的需要,也是进行体育教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适应社会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显著的直观教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给学生做示范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与技能基础,充沛的体力和熟练的技巧,能给学生增添信心和力量,加强直观感知和对教师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效果明显提高。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见图: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体育部      技术支持: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