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高血压知识科普

2022年11月15日 09:21  点击:[]

健康科普

 

202211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并发布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就高血压防控的44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给予了 102 条推荐意见。其中就包括下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2018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直延续140/90 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 mmHg

按照新的诊断标准估算,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从2.45亿增至近5亿,1/3国人将成为高血压患者。虽然按照新诊断标准预测出的高血压患者数量激增,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一定需要服药,而是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减重增肌、少吃盐、戒烟戒酒等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因此,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修改,其实是反映了国家实施源头防控,通过上游疾病防控,把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防线整体前移,加强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的理念。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预防和管理高血压呢?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 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7.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1)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h内测量。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天的家庭血压监测。

2)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同时,收缩压<160 mmHg和舒张压<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中强度力量训练包括等张训练(如负重蹲起、卧推、挺举等)和等长训练(如平板支撑,静态卷腹等)。

 

图:来源于网络

文:李雁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