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开展2024级《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课程标准构建教研活动
2024年6月27日,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在综合实训楼507开展《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课程标准构建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黄蓉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黄蓉老师在教研活动中详细介绍了本次课程标准构建的背景。她指出,教学计划分为系统的口腔解剖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牙体雕刻实训训练两大部分,总学时高达288学时。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教研室在多年教学总结与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对校内任课教师、义齿行业专家、在校生、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深入调研,决定在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中对课程进行细化。
具体而言,原有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被细化为两门独立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其中,《口腔解剖生理学》设置为144学时,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口腔解剖理论基础;《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则设置为90学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牙体雕刻实操能力。两门课程将分别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学期开设,确保学生在早期就能接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标准构建过程中,黄蓉老师带领任课教师们深入讨论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训项目等关键要素。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教师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标准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使用上更加明确。教学要求也更加清晰具体,消除了教师们对目标要求的疑虑。


同时,教研室还对实训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在保留核心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重复的实训项目,并增加了阶段理论检测和技能检测部分。这一举措在减轻学生期末复习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时掌握程度。
此外,教研室在修改项目建设建议时,更加注重教学实践和牙体形态掌握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还特别注重“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图文:黄蓉
编辑: 王云润
校对:何娅馨
一审:程丽何
二审:纳锦
三审: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