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医学生开启医学生涯的第一步,更是医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探寻人生价值的开端。是按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及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基础医学概论》从形态到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健康的认知规律,以“结构一功能一疾病”为主线,将传统的七门医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基本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运动系统物质代谢与体温调节、血液、脉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病原性生物、病理学基础。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人体的化学组成及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为医学各学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对推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生化的知识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助产、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三大模块。医学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科学。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和传病媒介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或传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奠定基础。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传递规律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基础医学分支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基因和染色体、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生化遗传学、肿瘤遗传、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涵盖了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基因诊断,遗传咨询等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遗传性疾病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诊疗与咨询能力。
《生理学》是研究组成机体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科学。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中,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内容。人体解剖学部分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人体生理学研究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
《病理检验技术》主要是介绍传统病理学检验技术和现代新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