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红河州十佳校(园)长——唐飚
2023年09月14日 责任编辑:教师发展中心

“路虽远、行则必达,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红河卫生职业学院院长唐飚时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他所信奉的座右铭。他在3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立德树人“守初心”、爱岗敬业“担使命”、攻坚克难“挑重担”,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育人取得突出业绩,红河州农校、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百所乡村振兴示范校、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等称号,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23年9月,唐飚院长获红河州十佳校(园)长荣誉称号。

来看他的故事——

“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这是唐飚长久以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根本认知。自2018年走上校长的岗位起,唐飚就把“路虽远、行则必达,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躬身践行,在做中成长,在干中提升。

图片

坚持立德树人“守初心”

增加学生的“温度”

唐飚同志在30余年从教生涯中,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潜心育人,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一些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了行业内的专家。他认为,“好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做好教育最关键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品行。他以德立学、以德立身,用自身言行影响师生,提出“爱的教育”理念,主张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入手,推行“周三政教课”制度,让学生从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等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做到爱党、爱国、爱校、爱自己,成为有温度的人。

坚持爱岗敬业“担使命”

提升教师的“高度”

爱岗敬业始终是唐飚同志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走上校长岗位后,他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办好一所学校,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因此,他将锻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办学最核心的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制定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积极修订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办法、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等,突出教师教育教学实绩,破除“五唯”;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投身科研。在他的领导下,红河卫职院在职在编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由2人增至7人,高学历人才比例达到32.46%,有4支教学创新团队获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教师团队参加2023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坚持攻坚克难“挑重担”

提高工作的“亮度”

唐飚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攻坚克难挑重担,履职尽责勇担当,扶真贫、真扶贫,2017年,在全州3000多名扶贫队员中,成为唯一受省级表彰的优秀驻村扶贫队员。在被派到河口县瑶山乡担任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兼梁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工作期间,他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找准“产业空虚”的症结,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扶持“菜单”来弥补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的“营养缺失”,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助力精准扶贫。在面对红河州农校招生难这一“老大难”问题时,他深入调研、精准分析,通过加大招生宣传、提升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历史性实现近万人办学规模。在面对当前办学经费不足、负债压力大、办学条件不达标等困难时,他不回避、不逃避,积极奔走争取支持,牵头成立“滇南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稳步推进学校扩建一期工程、绿美校园示范校等建设,修建锦塘,打造“悬壶(湖)济世”校园地标,种植黄花风铃木200余亩风景林木,铺设绿色草坪,使校园环境得到质的提升;狠抓毕业生就业创业,毕业生就业长期保持良好。

因工作业绩突出,唐飚同志先后获省级“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红河州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在他的领导下,红河州农校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百所乡村振兴示范校等称号,成功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2届;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成为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云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培育单位、云南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成功承办2023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部系主任及骨干教师培训班,2023年以来师生获得国家、省、州集体和个人荣誉395项,连续12年保持云南省平安校园称号,获得社会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