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成功举世惊,十月革命奋人心。马列主义传真理,以俄为师步后尘。国已不国家何家,萍踪浪迹走天涯。一片丹心为革命,誓将头颅报中华”的铿锵誓言还回荡在耳边。1929年5月2日,年仅28岁的杜涛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昆明地台寺,英勇就义。
杜涛,原名友菊,字陶村,红河个旧市倘甸人。15岁时考入了红河蒙自十三属联合中学。在校期间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自励,并常与同学慨叹:“大丈夫生天地间当如是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杜涛受昆明学生运动的影响,6月在校组织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爱国学生会,当选为会长,带领数百名同学上街游行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他一生追求马列主义,向往无产阶级革命。1923年9月,杜涛离开铁路公司,先后到上海、南京、北平(今北京)读补习学校,谋求救国道路。此间,受到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响导》的影响,并结识云南籍共产党员王德三、张经辰等,加入了他们在北平领导的云南学生进步组织——新滇社。1925年在北京加入“云南革新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蒙自籍第一个共产党员。1927年2月,杜涛回云南组建中共云南特委,不久奉命调回红河州蒙自开辟迤南革命工作。同年4月,杜涛组建了中共红河蒙自地下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他号召中共党员深入基层与工农广交朋友,支部建立后以小东山、倘甸为据点,成立农民协会,兴办农民夜校,贫困女子读书班等,展开“借粮济贫”斗争,向红河倘甸坝地主借粮万余斤帮助60多户贫困农民度过夏荒。之后,又相继组建云南省红河州蒙自海关工会、碧色寨装卸工会和中学学生会等进步团体。一时间,工农运动在红河蓬勃展开。
1928年1月,组织发动中共云南组织领导的云南第一次武装斗争“小东山暴动”。1928年6月,杜涛出任迤南区委书记,在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杜涛被评为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候补委员,后任阿加邑秋收暴动行动委员会书记,但由于计划不周密,加之天降暴雨,聚集武装力量不足百人,起义被迫流产。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派人跟踪并缉拿杜涛。同年11月7日,杜涛在蒙自芷村被捕,历经6次被审,为保守党的机密,他鄙视高官厚禄的引诱,不为严刑拷打所屈服。1929年5月2日,年仅28岁的杜涛被杀于昆明地台寺,赴刑场途中,他振臂高呼革命口号、高唱《国际歌》为同行壮行,并豪迈地对路边市民喊道:“今天我虽然要离开人世,但是我的精神不死!”
(来源于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