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经过云南。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威信县扎西境内,召开了扎西会议,从组织上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作出了二渡赤水、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扎西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
中央红军两进两出云南,在云南境内活动28天,经过云南17个县境,攻克了9座县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创建了川滇黔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四进四出云南,在云南活动67天,经过云南27个县境,攻克13座县城。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两次过云南,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政治觉醒。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从1935年11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开始,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恢复重建,1937年7月,成立了与云南省临工委平行的中共昆明支部。1938年8月,云南省临工委与中共昆明支部合并成立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1939年1月,在省特委基础上,成立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
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筑成新的血肉长城,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英勇战斗。抗战初期,地处抗战大后方的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召唤下,毅然投身到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解放的全面抗战中。为了争取云南地方实力派支持抗战,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自做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的工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全省民众掀起抗战热潮。42万多滇军健儿奔赴前线杀敌,其中10万多人献身疆场,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立下了卓著战功。1942年5月,云南怒江以西地区沦陷后,滇西民众英勇地进行着敌后抗战,腾冲、龙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莲山(今盈江)、陇川、瑞丽、泸水等县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先后组成数十支抗日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云南军民还积极支援配合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战。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失地,云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最早将日军赶出国门的地区,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修筑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和中印输油管,修建军用机场和开辟了驼峰航线,竭力保护中国抗战生命线的畅通,使抗战物资源源不断运进中国;云南人民承接了大批沦陷区学校和企业的迁入,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教育文化事业,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西南联大师生读书不忘报国,积极投身到抗战前线;云南人民忍饥挨饿、节衣缩食支援前线作战部队和在滇盟军物资,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当云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法西斯强盗之时,1939年至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两次反共高潮,加紧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以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云南网